掇球壺(duōqíuhú),是紫砂壺的一種,簡稱掇球。掇,落起來的意思;掇球,落起來的球。邵大亨首創,是由蓮子大壺轉變的壺型,把蓮子把下的耳朵去掉了。
掇球壺工藝特點
“掇”有拾取、選取、獲取之意,也通“綴”即連接之義,因此掇球,實際上就是將選取若干球狀體并將其按一定規律,美學法則連接起來,中華民族,我們的祖先雖然數學方面的成就不及希臘,羅馬那些人,但在藝術方面的創造絕對是高人一籌的,掇球壺就是其中一例。
從整體造型來看似乎并不象球,但細細分解無不取之于球!壺身就是一個大球,當然有的壺適當將其形體壓扁一些,這也是為了整體美的需要,壺蓋是半個球,蓋的又是一個球,而壺嘴及壺把則是截取球上的一個弧,然而,假如僅僅是憑借這幾種全球、半球,球中一段而隨意拼拼湊湊的話,那又成了一個怪體,我們的先人卻異常聰明,他們是在拾取之后進行加工,改造,然后進行美的更迭。
來看壺身,若是一個滾圓的球,那按照透視學的觀點來看它的最亮點應該是球體的中間,這個亮點至上而下左右應該是等距離的,然而,掇球壺卻將壺腹稍稍往上移一點,這就使壺身更顯挺拔俊秀,也就是以壺身扛起了壺嘴與壺把,這種幾何學上的比例,我們的制壺先輩雖然說不出道道兒來,可他們知道必須這樣,否則的話,這壺做出來就太丑相了。
壺肩至壺口必須有一個直挺的過度與銜接,壺口與蓋的相接要有線條承載,否則那壺蓋就沒有一個根基所在,壺蓋雖為半球,但又不是絕對的,它可以根據需要作適當的切割,那蓋的也是如此,但必須從整體上看是球形,換成橋形,扁形,方形都將不倫不類。
壺流必須一彎半,而其口小根大,與壺面的連接應該很自然的,仿佛從壺體上轉折過去。壺把要從壺肩開始,逐漸由粗變細,引至壺下腹而收,這樣整個壺看上去猶如行云流水,非常暢達。
壺流必須一彎半,而其口小根大,與壺面的連接應該很自然的,仿佛從壺體上轉折過去。壺把要從壺肩開始,逐漸由粗變細,引至壺下腹而收,這樣整個壺看上去猶如行云流水,非常暢達。
掇球壺典型風格
在宜興陶瓷博物館的名人名作展廳里,陳列著三把掇球壺,分別是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壽珍掇球。
這三把造型有別的“掇球壺”,由紫砂歷史上三位名匠所作,代表著三個不同時期的三種風格。
1、大亨掇球
由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川埠上袁村(現丁蜀紫砂村)邵大亨創作。壺體渾圓碩大,渾厚華滋,壺嘴短小前沖,曲線優美;壺把自由舒展,飄逸放達;壺口略小,壺蓋略呈拱形,壺鈕呈圓球狀。整件作品雍容大度,氣韻生動。大亨其人心高氣傲,不畏權貴,不媚俗。民間傳說他的壺千金難求,但他為了救一個權貴家的丫環,這個丫環因摔破權貴喜愛的大亨壺而要被打死,大亨拿出一竹籃十幾把大亨壺,送到這個權貴面前,分文不取,救下人后揚長而去。大亨掇球,壺如其人,明月清風,昂揚挺拔。
2、友廷掇球
是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的上袁村制壺高手邵友廷所作。友廷掇球秉承了“大亨掇球”壺身勢雄氣沉的特點,但對大亨掇球進行了大膽的再創作,在壺身與壺蓋的連接部拉高成壺頸,壺嘴微曲略直,顯得沖力之勢更為突出,壺口設計放大,壺蓋抬高成三分之一的半球狀,壺鈕球形更圓,與“大亨掇球”相比,整體壺形更貼近“掇球”之名。從審美角度欣賞,應該說:“友廷掇球”是“大亨掇球”的再創造和再發展,在“大亨掇球”與“壽珍掇球”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
3、壽珍掇球
是清末至民國年間著名紫砂藝人程壽珍所作。程壽珍號冰心道人,他在“大亨掇球”與“友廷掇球”的基礎上更大膽地三度創新,壺身更圓更豐滿;壺口再放寬,壺頸再度拉高更顯精神充沛;壺蓋極度夸張,呈飽滿的半圓球;壺鈕圓珠適度放扁,在視覺上讓壺蓋的張力充分展開;壺嘴增加曲線的彎度;壺把飄逸舒展中見好就收,形成了一個“耳朵”形曲線的優美空間,各部比例協調,多一分則累贅,少一分則缺憾。整體造型古樸敦厚、秀美醇和,壺鈕、壺蓋、壺身在視覺上形成了三“球”重疊之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掇球壺”在壽珍手中才達到了真正的“名副其實”和完美的審美效果?!皦壅涠耷颉痹诿駠跄暝鴧⒓用绹鞍湍民R國際賽會”,這件工藝精湛、形態優美、有著濃郁中華民族文化氣息的作品,在該賽會上榮獲唯一的“特別優等獎”,為中華民族工藝在世界上增了光。
(來源:互聯網)
– THE END –
本站的部分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系客服,我們會在36小時內刪除。
本文由 紫砂學堂 作者:古宜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