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是宜興紫砂陶士三大泥類中最主要的泥類,也是宜興紫砂陶土中開發利用最早、最為普遍的一類泥料,宜興紫砂陶土80%以上屬于紫泥。宜興紫砂陶土之所以被稱之為“紫砂士”,與紫泥有著密切的關系。紫泥是指外觀色澤以紫色為主,偏深偏雜的一類陶土。宜興紫砂士以紫泥為代表,紫泥最能體現宜興紫砂古樸典雅的特征,盡顯紫砂風韻。紫泥質樸粗獷,沉郁頓挫,猶若成年男子,充滿陽剛之氣。用優質紫泥制作成的紫砂壺,經泡養后,溫洞如玉,有“紫玉金砂”之美譽。
地質上,紫泥主要分布在泥盆系五通組的上部,石炭系高驪山組的上部;地域上,宜興的各個甲泥礦區均有產出;紫泥在礦床中,通常埋藏于深山腹的甲泥礦層中,是甲泥礦層中的夾層,故有“巖中巖”“泥中泥”之稱。丁蜀鎮的黃龍山是優質紫泥的主要產區,黃龍山的紫泥一般產于厚度為8米左右的甲泥礦層中,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產出,厚度由幾十厘米至數米,礦層穩定性差。有時不延續而滅尖。這主要是由于黃龍山斷裂褶皺的地質所造成。
紫泥的特點,一是可塑性良好。天然的礦物組成、化學組成和工藝特性,使紫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紫泥可以根據需要,制作成任意大小的器件,且不易變形和裂開。部分紫泥粉碎至一定細度,不必與其他原料配合,單一原料即可成型燒成品種繁多的紫砂陶器,即使與其他紫砂陶土泥料相配合成,或與宜興陶土其他泥料相配合成,其天然的礦物組成、化學組成和工藝特性基本不會改變,改變的是色相、外表特征。
二是透氣性好。紫砂泥中石英的含量較為豐富,石英與黏土、云母、赤鐵礦等共生于一體,被行家稱為泥中之“骨”,即紫砂泥的“砂”。紫泥中的石英顆粒粒徑較大,大于0.01mm顆粒,占70%以上,顆粒大,成陶后形成的氣孔也大,因而更具透氣性,外表砂質感也強。
三是穩定性好。紫泥燒成溫度范圍相對較高,燒結溫度為1200C,燒結溫度范圍大于100C,整體收縮率小,低于10%。紫泥并非單一的礦料概念,紫泥若按產地、產狀、質地及色澤等來分,品種不下百個。紫泥絕大多數都沒有專門的名稱,少數則依據其外觀特征及其性能,有中槽青、老紫泥、紅棕泥、紅麻子等名稱,而這里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有“紫砂之翡翠”美譽的青灰泥。
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佼佼者,紫泥自古以天青泥為最。清光緒八年《荊溪縣志》中記載:“土有青黃, 用供摶埴。天青泥于諸泥為貴,制茗壺者特用之,黃泥供缸甕坯之。”天青泥之精貴由此可知。
天青泥“于諸泥為貴”,然而現已蹤跡難覓,關于歷史上的“天青泥”,目前看法不盡相同。
首先,對于什么是“天青色”看法不同:一種觀點認為,所謂天青色,其色似雨過天晴后的天空,故謂之;一種觀點認為,天青色是與天青染料相似的色澤,習慣稱之。所謂天青色顏料色,《辭源》371頁說;天青,染色名。深黑而微紅,即所謂深青而含赤色的紺色。
其次,所謂天青泥,到底是指原礦土的色澤,還是指成陶后作品的色澤?多數觀點認為,明清時的天青泥,是就原礦土的外觀色澤而言的,因為古時挖泥者大多不識字,所以只能以自然景物來取名,他們說的應該是原礦土的外表特征;少數觀點則認為,明清時的天青泥是就紫砂器燒成后的外觀色澤而言的,因為制壺者和鑒賞家比較專業,故能揚示事物的本質特征。究竟誰是誰非呢?可能是挖泥者和制查者認識的不同,取名的不同。
明代周高起《陽羨茗壺系》說;“天青泥, 出蠡墅,陶之變黯肝色?!肮偶涊d中的天青泥應該是就紫砂器燒成后的外觀色澤而言。據說清代乾隆年間制壺名工邵旭茂制作的提梁壺即為“天青泥”。
那么有沒有原礦士似雨過天晴的天空,而成陶器又如“黯肝色”的紫砂泥呢?與以上兩個特征較為相符的有底槽青和其他部分紫泥。底槽青及部分紫泥因埋藏較深,長期受地氣的漫潤,部分礦料剛挖出來時即呈現“天青色”,即為底槽青原礦,其外觀呈紫青色,紫中泛青、泛藍,有所謂雨過天晴后的天空特征,水分散失后呈紫紅色或紫褐色,在特定溫度下,燒成后的色澤與古籍記載的“黯肝色”也相符。由于此類礦料原礦多數不具備此種特征,所以不能就此認為歷史上的天青泥,就是底槽青等礦料。
戚志君《掇球》 ?編號:P1534563998
外觀似雨過天晴的天空的青色泥料有的是,但燒成后不似深黑而微紅,所以有人說天青泥已絕跡了。業內眾多人士展示的所謂天青泥,要么為原礦色似睛空色,要么成陶器色似晴空色,兩者很難兼顧。古籍資料所記載的天青泥,到底是何種礦料,誰也不能肯定,各執一辭罷了。但有兩點是可以肯定:一為天青泥是紫泥,可能產于某一特殊礦層中;二為成陶后,呈“黯肝色”
歷史上的天青泥,據古籍記載主要產于丁蜀鎮黃龍山礦區?!蛾柫w茗壺系》說“天青泥,出蠡墅”{蠡墅舊時為黃龍山礦區的一部分)。據說丁山大水潭原本也是開采紫砂泥的宕口,天青泥即產于此。后來挖通了地下水脈被淹沒,成了一個大的水潭。近年來開發整修大水潭成公園,供市民休憩。上世紀70年代,宜興紫砂工藝一廠以拼制合成的方法,欲使天青泥再現,終因選料配方等因素,未能如愿。
白洪欣《四方君玉》 ?編號:P1534564022
歷史上的天青泥,究竟為何種礦料,現已無法確定。目前業內普遍認同的天青泥,是一種原礦土和成型器,外觀色澤均呈青里透綠的紫泥礦料,此種礦料產于黃龍山紫泥礦層中烏泥和紫泥之間,與烏泥緊貼在一起,外觀呈青中帶灰,質地堅硬,與青灰泥十分相似,缺少青灰泥應有的紫色。礦物組成以水云母、白云母、高嶺土、石英、赤鐵礦為主。送檢樣品的主要化學成分及百分含量分別為;二氧化硅(SiO2)62.05%、三氧化二鋁(Al2O3)24.62%、三氧化二鐵(Fe2O3)8.27%、氧化鈣(Ca0)0.68%、氧化鎂(MgO)0.60%、氧化鉀(K20)1.77%、氧化鈉(Na2O)0.24%,燒失量(LO1)0.07%。
檢測結果顯示,三氧化二鐵含量與其他紫泥基本相近,確為紫泥。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的含量相對較高,所以天青泥的燒成溫度相對較高,燒結范圍寬,呈現天青色合適溫度為1210C左右。1170C.呈黃褐色,有點返青,如老段泥的成色,斷面粗糙,聲音較鈍; 1190C,呈青色微泛綠色,斷面粗糙,聲音稍鈍; 1210C, 青里透綠,斷面稍糙,聲音稍脆。天青泥穩定極好,所以燒失量也極小,僅為0.07%。天青泥燒成的色澤變化似老段泥,又如青灰泥,由褐色向青色變化。老段泥是黃里透青,青里泛灰,青灰泥是先灰中泛紅,灰褐色里泛青。天青最終是青里泛綠。天青泥的成色效果,與泥質的好壞和燒成溫度都有一定的關系。純正的天青泥作品,質感清晰,青里透綠,越用越透綠,鮮活而有靈氣,被譽為“紫砂之翡翠”,且透氣性好,深受收藏者青睞。
本文由 紫砂學堂 作者:古宜 紫砂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