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新出爐的紫砂壺是沒有溫潤光澤的,也不能直接用來泡茶,因此,在使用新紫砂壺前,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處理。行家把這個過程叫做“開壺”。
?那如何“開壺”呢??
首先,選干凈無異味且口沿高過壺身的容器,注滿清水,將壺輕輕放入直至全部浸沒于水中,用中火燒。
此時要注意兩點:
1、冷水下壺,讓壺與水溫一起升高,最大程度的保護壺;
2、一定要使壺完全浸沒于水中。因為泥料在攝取大量水分后會膨脹,加上“熱脹冷縮”的作用,而未在水中的那部分因膨脹程度極小,力的作用易導致開裂的致命傷。
然后,在水將開未開之際投入適量干茶葉同煮,干茶葉的量視容器大小酌情而定。待水全沸后,轉用小火續煮2分鐘左右,此時茶湯色已深,即可離火置放。
有些壺友想將茶葉與壺同煮的時間延長以期取得更佳效果,應該是錯誤的。
1、紫砂壺在出窯后粘附的雜質在100℃時基本已脫離壺體,清潔的目的已達到。
2、泥料吸收茶葉滲出物中的大部分已達到滋養效果,但它的吸收并沒有選擇性與辨識性,而茶葉在100℃的沸水中十分鐘后其大多有益物質已游離于茶湯中,時間過長,已滲出的茶多酚、嘌呤堿、花青素等導致苦澀的物質,以及尚未完全滲出的那一部分會使茶湯越發苦澀難當,而泥料卻會照單全收,這么一來反而適得其反了。
最后,在自然冷卻的茶湯中撈出壺與蓋,揀出葉底,覆轉于干燥無異味處,自然陰干即可開始正常使用了。
...............
說完較復雜的,那來說說如何簡單“開壺”:
簡捷的開壺,適用于確定無疑的優質紫砂制品。
1.將干凈的沸水,注入用干凈的冷水洗凈內外的壺中,加蓋“悶”10分鐘左右倒掉。
2.將干凈的沸水,注入空水后的壺中,接著放入適量的茶葉,加蓋“悶”10分鐘左右倒掉。
做完這兩點,就可用來正常泡茶了。
............................................................
??養 ?壺?
紫砂壺的養壺方面目前已經形成了專門的一套方法。有人專門為紫砂壺的養護設計了養壺刷、養壺筆,甚至還有人設計了養壺機。在所能見到或看到的紫砂茗壺藏養使用者中,對如何養壺也是自有一番見解和方法。養壺之法大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紫砂壺因其特殊的雙氣孔結構,以及嚴密的造型,能夠推遲茶湯變餿的時間,對茶湯中氧氣的保有率時間持續遠遠長于其他茶具。尤其與瓷質、玻璃茶具相比,更是具有優勢。為了使茶壺能夠多吸收茶汁,常有人不清理或遲清理茶渣,認為可“積累茶山”,加快養壺達到好的效果。其實,長期使用的紫砂壺,“茶銹”還是要清理的,因為“茶水在久置后會氧化生出褐色的茶銹,其中含有鎘、鉛、汞等有害物質,附著在茶具內壁上,長期飲用含有茶垢的茶水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每次飲泡完茶湯后,要及時清理茶渣,壺內的茶銹可定期用棉質紗布用力蹭擦。每次清理完茶渣,把壺蓋和壺體分開,放置于通風干燥之處。
泡茶之壺在長期使用過程中,要每隔三五日有干燥休息的時間,這樣壺體有吸附茶汁的變化條件,有助于改善壺胎體泥質結構。有的壺,就是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能使胎體泥質變得更好,更適宜激發茶性。干燥的壺體,尤其是胎質較為疏松的壺體,沖入開水之后,因其特有的雙氣孔結構的胎質,能聽到開水滋潤壺胎的“滋滋”聲,隨開水泡出的茶葉浸出物對改良壺胎十分有益。
紫砂壺一碰到油脂,就容易發出“賊光”,易養出帶有花斑的壺。所以,壺體的內外均不可沾染油脂。每次茶事后,都需凈手弄茶,一是使茶免受異味沾染;二是茶壺能得到良好的保養。一般而論,新壺初養使用的第一年,壺體外觀色澤會有較多的改觀,泥色會比原色沉靜,蓋與子口之間會更密合,通轉舒暢。二到五年之間,茶垢會使壺壁內外色調一致。壺基本已脫盡燥氣,漸顯雅光,益茶性明顯。之后,壺的光澤更雅致如玉,有溫潤之光澤。
壺經養護彰顯美韻,壺之“包漿”本來就是喝茶休閑或以茶修身養心活動的一個副產品。假若過于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茶也不喝,一心想得壺之包漿而“玩物喪志”,那就背離了養壺的意義。順其自然地喝茶、養壺,才是茶人壺友積極生活、投身世事的踐行茶道、壺道。體現了壺友品茶注重茶道休息過程,非過于追求養壺結果的心態。
本文由 紫砂學堂 作者:古宜 紫砂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