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壺的造型演變中,有一種壺造型極為特別,壺身形制不變,而將端把改制為提梁。這種改動雖然增加了制壺難度,但在氣韻上,更賦予了紫砂壺全新的自然之美,也創新出不同的造型。
01 東坡提梁的前世今生
傳說宋朝大學士蘇東坡晚年棄官閑居蜀山腳下鳳凰村。在此吃茶吟詩,頓覺愜意,美中不足的是紫砂茶壺太小。于是蘇東坡就想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壺。可是一連做數月,毫無進展。
一天夜里,小書童提著燈籠來送點心,蘇東坡頓時眼前一亮,心想:哎!我何不照燈籠的樣子做一把茶壺?于是他趕緊動手制作,經過幾個月細作精修,茶壺終于做成了,蘇東坡非常滿意,起名提梁壺。
然只是故事傳說,到底蘇東坡有沒有做過此壺,并沒有史料記載。但因為這種茶壺別具一格,后來又有藝人仿造,于是把這種樣式的茶壺叫做東坡提梁壺,或簡稱提蘇。
02 吳經提梁
如果說東坡提梁是一個傳說,那么吳經提梁則是我國目前確切紀年可考證的一款壺。吳經提梁的風格與明代的器物非常接近,尤其它的提梁形式,跟明代家具線條近似,這把壺型有確切紀年,1533年墓藏出土,屬于明代中期往后一段時間。
吳經提梁壺之所以設計此款造型,與當時的喝茶習慣有密切關系。宋代開始,飲茶需要將茶葉放進壺內置于爐上煮,高提梁不會燙手,實用性強,因此成為當時人們煮茶的必備工具。
從明代開始,制茶技術有了長足發展,出現散茶,可直接沖泡飲用,而紫砂壺也從煮茶工具演變成了泡茶工具,制作工藝也越來越精細。壺的提梁也有做成竹藤形狀,造型更顯別致。
清中期以后,又發展出雙提梁造型,增添了壺的美觀度。清末民初,同樣也有不少提梁壺流行于世。
03 顧景舟提璧組壺
而到現代,名家提梁的制作工藝有了更為飛躍的發展,精致的造型贏得各路人士的青睞,在各大藝術品拍賣市場更是激起風浪。其中最貴的提梁要屬顧景舟大師的提璧組壺11件套,北京保利2011秋拍以1782.5萬成交。提璧壺是五十年代后期高莊先生設計,經過顧景舟大師數十次修改后制成,僅壺嘴在七十年代的時候就改了十多次。壺雖是由高莊先生早年設計,但經過顧景舟大師的修改,已達到非常高的藝術水平。
04 汪寅仙制曲壺
說到這就必須得提到《曲壺》,它是提梁壺中程碑式的出現。由汪寅仙老師和中央工藝美院的教授張守智合作而成,1987年和1988年間合作設計。這把壺制作出來之后曾經在1988年參加日本東京展覽,日本的陶藝家和建筑師都認為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造型,是一把既現代又沒有脫離傳統的造型。有壺友留言說非常喜歡提梁壺,但分不清是什么壺型,只知道叫提梁,卻說不出來具體名字,希望科普一下,以下為大家說一說其他的提梁壺型。
05 其他提梁壺型
大彬提梁
大彬提梁身筒成較大且豐滿的扁球形,上部圓環狀提梁粗大,六方三彎嘴,六瓣平扣鈕,壓蓋,圈底,溜肩,素身。
身筒以實托虛,圓環以虛帶實,上下兩個圓弧構成的虛實對照,達到了視覺上的微妙平衡,整體上讓人感覺氣勢雄健,渾然一體。
所謂“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氣之上”。
鷓鴣提梁
這把提梁壺的造型為扁圓形壺身,把手為見棱見方的三柱高提梁,從側面望去猶如一只飛翔著的鳥兒的頭部。原創者顧景舟大師當時妻子病危,他仿佛聽到了鷓鴣“行不得也,哥哥”的凄惶叫聲,便以“鷓鴣”為這款壺命名,寄托自己的哀思。
洋桶
紫砂洋桶壺是紫砂茗壺名種里較為常見的一種款式,亦是一種茶壺款式的專用名稱。紫砂洋桶壺自清末民初創制以來,以其造型簡練,使用方便,適宜把玩,便于提攜,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被大多數茗壺愛好者接受和收藏,而成為紫砂光貨素器類經典傳統作品之一。
曼生提梁曼生提梁又稱“石銚提梁”,是曼生十八式中重要器型之一,壺身與提梁比例各半,由下至上形成近梯型狀,中間由肩上圓弧和隆起的半圓蓋,高高的橋塑鈕加以變化、緩沖,配上長直嘴,顯得通壺精氣有神,線條交待清晰明確,提梁內圓外方與壺身銜接自然有度,再配以詩詞更添雅趣。
石瓢提梁此壺據說是有一天曼生與好友飲茶,好友隨口說:“石瓢是你最愛的壺型,為什么不改成提梁造型,再看看效果呢?”曼生聽了心動說又得一新壺呀。
雨露天星
雨露天星壺是由顧景舟與韓美林1988年合作所制,此壺將直線與弧線交錯運用,轉折處明快流利,提梁及蓋的造型設計突出,形成方中有方、方中帶圓、圓中含方的構圖,遠觀此壺,仿佛飛鳥于天。
裙花提梁
裙花提梁是王寅春晚年創作的作品,在70年代,歷經浩動與動亂的王寅春已年過70,年事已高的他辛勞過度而住院治療,剛病愈出院的王寅春仍耕耘不息,在1972年身體稍好轉的王寅春幾度創作于當年5月創制出紫砂筋紋器的代表作品《裙花提梁》,這款作品雍容大貴、規矩挺秀,光潤和洽,口蓋準線嚴密,以端莊古樸的造型,清秀酒脫的風格,別致獨到的處理。精工制作的技藝,成為王寅春創作生活中最為成功的紫砂筋紋器經典作品之一,也成為王寅春創作生涯中最后一把創制的成功之作。
器身為橢圓形,下部為六瓣紋飾,凹凸相間 , 口飾云肩線與腰圓蓋板相吻合,蓋面貼飾如意菱花,點明主題,中間壺肩處貼飾百結繩紋,將多種技法集于一壺,配以三彎流方嘴,扁方體提梁乘勢而立,俏麗俊秀,樸實無華,呈現敦厚、渾樸、融圓,人品、藝品的表里如一。
此樂提梁
此樂提梁壺系“壺藝泰斗”顧景舟與當代藝術家韓美林1987年合璧之作,其創作精髓在于高而突出的提梁,動勢飛揚,協調呼應。
從紫砂壺的工藝角度,提梁越高制作難度越大,需要制壺者對紫砂的泥性有絕高的把握
顧景舟先生將超高提梁的紫砂壺從設計稿變為現實,每一處細節,每一種角度,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足見其功力。
扁竹提梁
扁竹提梁壺是周桂珍早年為丈夫高海庚設計的一把壺,被業界視為周桂珍的代表作之一。
這把壺以兩節竹段作為身筒造型,從壺底到壺鈕有著若干個不同直徑的同心圓,使壺體表面呈現出流暢的曲線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提梁與壺鈕、身筒之間構成了虛實對比,給人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再加上壺嘴獨特的造型設計,讓這把壺充滿了靈動之感、十分可貴。
竹提
竹提,即竹節提梁,相傳是清代乾隆年間陳蔭千首創。真把壺以竹為元素設計,竹嘴與提梁都是竹節造型,形象生動,中間腰線亦用竹桿圈起,壺鈕為竹枝所彎成的橋型鈕,古韻古香,非常有韻味。
仙桃提梁
豐腴鮮熟的大桃為壺身,利落地向前延伸出流,流型挺秀可喜。壺腹一溜飽滿弧線,更加生動了桃實鮮嫩水淋的模樣。
桃干提梁塑得拙樸老練,夸張凸起的老干結頭不僅豐富視覺感,也產生寓于形外的延伸想象。
北瓜提梁
這款北瓜提梁壺是周桂珍老師的代表作之一,為高海庚設計而成,壺頸高,云肩,身扁,偏腹鼓,瓜柄鈕,蓋形簡潔流暢,口蓋穩合嚴密,壺底帶三小足。壺把以圓角方形提梁高懸壺體正上方,線條飄逸優美。
提梁緊扣壺間,轉折自如,柄首攀一枝藤蔓,油然而生,壺肩圍刻花卉圖案,花卉紋為浮雕、琢砂刻法,美觀大方。
整器造型渾圓敦厚,典雅素麗,造型簡練,工藝精湛,精巧中透出自然之氣,為壺中精品,而且設計獨到,用料上乘,造型乖巧,讓人愛不釋手,更被文人雅士所喜愛,是壺藝收藏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一。
相信你看完之后,對提梁的器型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提梁壺是紫砂壺中古老而獨特的一種款式,以其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征服了眾多喝茶者的內心。
如果大家還有更多關于其他壺型的了解、推薦,或者有補充等,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本文由 紫砂學堂 作者:古宜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