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壺友給我發了壺照,問我如何,我說不好。他說為什么不好,我說架子有了,但氣韻沒出來。壺友問那啥叫氣韻啊?我該怎么看這個氣韻呢?什么樣的技法表現是能體現氣韻的?

有壺友認為氣韻之說太過玄乎,但其實不是的,也不是上來就讓你看氣韻,這個也是循序漸進的。與我接觸時間長的壺友應該知道,看一把壺的好壞,首先要看泥料,然后看做工,接著要審架子,再往上就要看壺的氣度、韻味了。
那紫砂氣韻表現在制壺技法上有哪些?
一般來說,需要談有沒有氣韻一定過了架構這一關,但確實存在架構到位但氣韻全無的狀況,其中一般來說會體現在技法方面有以下幾個方面,高手請略過:
1.粗細
這一點體現在流把鈕上尤甚,好的作品在三部件上都分別有著細微的粗細韻律變化,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想象下漢扁這個器型,然后再看分開三個部件的細節。
大紅袍漢扁壺
2.明針
這點也非常重要,老一輩藝師都非常注重這一點,好的明針呈現出的那種不養即成的質感也是氣韻的重要體現。
3.曲面
就算我們從正面看到的是純粹的直線,就算作者制作的壺是純粹的方貨。當我們近距離的觀察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遠觀的直線,近看都是向外鼓出的弧線。根據以上的概念,我們來看看一把璟玉華方壺。對比細節,應該會一目了然了。構成璟玉華方壺的每一根線,都是弧線。也只有由外鼓的弧線構成的整體曲面,才能顯得更飽滿,更有氣度。
紫泥 ?璟玉華方壺
4.整合度
很多作品都有一個問題,就是掰開各部件,每樣都不差,但就是完成裝配后聚不到一起,非常的渙散。大多數壺型的鈕,蓋,頸,流把,身桶,足都可以依次想象為頭肩頸手身腳,是有生命力的藝術表現形式。當你體會到一把壺的各部件不可拆分時,會激動萬分。
比如下圖的柿子壺,你可以想象一下,若是去掉壺把或是壺嘴又或是壺鈕,你會明顯的感覺到壺不再左右平衡,整體不再完整,完全失去了美感。
紫泥柿子壺
5.過渡
除了看結構以外,還可以看部件相接的過渡技法。我們都知道,壺嘴壺把是后拼接到壺身的,簡單的拼接往往是沒有氣韻的。
6.細節
這點舉個例子比較直觀,一般做方器技法的幾個等級,最基本的是泥片接完了事,稍高等級的會在接片處倒角,再高級者會將倒角之角修圓。
傳統的書本上有的知識點和看氣韻方法,這里盡量沒提及,粗俗的比擬和文字希望能有助您更快速的學成這一課。下面放上幾把顧景舟大師的壺,對比以上六個方面大家一起欣賞下,會有更切身的感悟!
(來源:品讀紫砂)
– THE END –
本站的部分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系客服,我們會在36小時內刪除。
本文由 紫砂學堂 作者:古宜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