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能否提升茶品質量?——能!前提是要有一個比對的標準。一般而言,這種討論的比對標的是瓷蓋碗或是玻璃杯之類的沖泡用具。茶葉品評自有其標準,茶具亦當如是。
以小編個人的價值取向,評價茶具的各項指標之中,發茶性(茶具表現茶品品質的能力)永遠應該是第一位的,至于美觀、升值云云都應是滿足其作為實用器具這一基本屬性之后才有討論空間。
茶湯品質是由茶品品質、茶具性能、沖泡用水、環境天氣、沖泡者技術實力與狀態發揮等多種因素復合而成。若將其它因素固化為常數,那么可以理解為:
茶湯質量=茶品品質X茶具發茶性
茶具的發茶性,若以某性能居中的茶具作為標尺(比如瓷蓋碗),那么優質茶具應該能夠提供“>1”的發茶性指數。若將茶品品質的極端優質表現(即涉及茶湯品質的所有參數均完美表現)設為常數,那么茶具發茶性指數則是在(0,1)區間之內,茶具發出性越佳,發茶性指數越趨近于1。這里所謂發茶性指數,是對茶具泡茶性能的定性而非定量描述。
那么發茶性是怎么得來的呢?
關于保溫性,更準確的說是茶具的溫度變化曲線。與之相比,瓷器和玻璃茶具的溫度變化曲線無疑過于“陡峭”。這種性能上的差異在茶品沖泡上會有所體現——前提是正確的選擇與使用壺具。
正確選擇和使用紫砂壺,可以使茶品具有更為均衡優異的表現。茶品的湯感、韻味等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改善(相對而言)。
所謂“存味兒”
所謂紫砂壺的“存味兒”,即是由其造成能夠吸收香氣的微觀雙氣孔結構所致。也就是說它是從屬于紫砂壺透氣性下的“子性能”。這實際上對于泡茶而言并不能算是絕對優點——總有人言茶壺養久了不加茶葉光注水也能有茶香,可是,您都混到這份兒上還喝啥子茶葉?。ㄍ嫘υ挘?/div>
紫砂壺的吸味,實際上并沒有香味異味之區分,所以在沖泡某些有一定雜味的茶品(比如經年倉儲的老茶)時,這種性能可以表達為優點——吸收雜味。
若是新紫砂壺或是一直沖泡其它茶品的紫砂壺,用來沖泡高香茶類(如烏龍茶類)時,會因為吸香或異味干擾(所有不同于沖泡茶品香氣類型的氣味都可視為異味)降低茶品表現。
對此唯有通過長時間的泡養,將茶壺的氣孔用選取茶品的氣味填充(或是替換),才能將茶品品質進行無失真的表達。此時的“養壺”,可以視作一種磨合的過程。
一壺一茶
對于烏龍茶這類高香茶品,不同品種(包含大品種下的小品種)都有著香氣類型上的差異。對于品飲此類茶品的方家而言這種差異是無法忽視的,那么因此也就有了所謂“一壺一茶”的說法。但是進入這個討論范疇的前提是您得是“方家”。
若品茶水準沒有達到一定段位,或是對于茶品品質細節沒有過于嚴苛的要求,那么大可將茶品與壺品的對應適當放寬。一把壺品沖泡某種茶品的一大類香型即可。
至于其它不以香氣為尚的茶品,比如普洱茶、白茶等,更是可以將范圍放寬。比如普洱茶,只要根據生熟、新舊、倉儲等劃分幾個大類,再選取性能與之對應的壺品即可。
關于壺品的選擇
選擇壺品,只要針對泥料的密度高低和壺品燒結度的高低,劃分出大致上的四個范圍,茶品依據茶性對號入座即可。進一步的還可以考量壺品的其它指標:大小——茶品沖泡有所謂“茶水比”的指標。
當茶具容積在一定范圍內,茶水比是呈現線性關系,即根據茶具容積乘以茶水比來確定投茶量。但當茶具容積過大或過小時,既有的茶水比例失效:
"容積過大時,茶壺出湯時間會不成比例的增加,實質上延長了茶葉的浸泡時間,同時茶壺溫度變化曲線、透氣性等等也都會呈現非線性變化。而茶具過小還會打來茶葉條索無法徹底伸展,造成茶質析出不暢等問題。"
(來源:紫砂壺百科全書)
– THE END –
本站的部分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系客服,我們會在36小時內刪除。
本文由 紫砂學堂 作者:古宜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