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紫砂壺鑒定標準
談到大紅袍紫砂壺鑒定標準就不得不提“大紅袍泥料”的歷史淵源,關于“大紅袍”這個泥料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為明清時代的大紅袍泥料,這其中以惠孟臣制作的小品壺為代表。由于年代已經久遠,泥料的出處和真實的泥色已經無法考證。這種泥料也早已失傳。
第二種為近代大紅袍泥料,分為原礦泥料和調配泥料。原礦泥料中最具代表性的為產于黃龍山淺表層的大紅泥,礦料外觀呈大紅色云片狀致密結構,比較堅硬,不溶于水。泥料砂性較重,制作成型的難度較高。該礦料燒成后呈現出大紅色。產量也及其稀少,存世量不多。今后是否還能發現新的礦源就不得而知了。
大紅袍紫砂壺的真假鑒別
1、從顏色上分辨:大紅袍可歸于朱泥紫砂,朱泥壺的泥料顏色是黃色的,燒出來卻是紅色。而大紅袍的泥料顏色天然就是紅色,燒出來的紅要比朱泥壺更加妖艷。朱泥壺有“泥中貴族”之稱,則大紅袍更是朱泥中的極品,非常難得。
2、從特征上分辨:大紅袍紫砂壺的潔凈度較高,泥的斷面有結實沉重感,將壺蓋與壺體口拿出觸碰時,可聽到鏗鏹之金屬聲,用手指彈扣,能聽到聲音清脆,音有共振。
3、從材質上分辨:大紅袍泥胚含有少許原礦顆粒,沖淋熱水后顏色變化極大,呈現紅中帶紫。平時養壺易現“包漿”之美,紅潤艷麗。
4、從產地上分辨:大紅袍紫砂壺產地比較著名的地方是丁山趙莊山、黃石黃巖心。此地泥紅艷奪目,氣質高雅,令觀者很受鴻運當頭之意,是其它產地無以倫比的。
5、從泥性上分辨:大紅袍的產地因含砂量低、泥性嬌,成型工藝難度也高,其張力較低,收縮比例幾乎達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時泥性不易掌握。燒成后質感綿密、緊實細致,具有泥中極品之稱。
6、從制作上分辨:大紅袍壺燒制時易起節皺、開裂、變型、窯溫度低時則偏黃,高時變形起泡,成品率低。古代多用于增添紅泥潤調色之用,為傳說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極品朱泥之一。
歷來大紅袍紫砂壺有按人定價之說,名家名壺身價百倍。市場上有諸多贗品,選購時要多加小心。購買紫砂壺前,一定要多多學習紫砂文化,才能買到好的物品。
(來源:互聯網)
– THE END –
本站的部分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系客服,我們會在36小時內刪除。
本文由 紫砂學堂 作者:古宜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