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詳細
大師吳培林高徒(范曉麗 . 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 全手工藏品 . 原礦紫泥 . 容量420ML
【八卦提梁】——這款壺從易學出發設計,形蘊易學精髓。以64根長竹段圍成壺身,以合64卦之數。根根勻粗,工整光潔;壺腰以圓竹緊緊束縛,稍見凹洼;口部壺周用細篾絲貫穿,產生編竹印象。壓蓋表面作凸起八卦像,壺鈕周圍綴弧形泥片,意為四象;中央為太極圖式,整體便是太極衍八卦,闡述天地開辟,陰陽運行之理。提梁裝飾,方便易拿,壺流飾以飛龍形象,制技精美,含義深邃,代表和承載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謂「一壺掌乾坤,一壺載天下」,是抽象與具象的完美統一。 120009 石瓢 · 壺型簡介石瓢最早稱為石銚,銚在辭海中釋為吊子一種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銚從金屬器皿變為陶器,最早見于北宋大學士蘇軾《試院煎茶》詩:“且學公家作名欽,磚爐石銚行相隨”。蘇東坡把金屬“銚”改為石“銚”,這與當時的茶道有著密切的關系。蘇東坡貶官到宜興蜀山教書,發現當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銅、鐵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屬吊子設計了一把既有“流”(壺嘴),又有“梁”(壺提)的砂陶之“銚”用來煮茶,這“銚”也即后人所稱的“東坡提梁”壺,這可謂最早的紫砂“石銚”壺。從留傳于世的石銚壺看,至陳曼生、楊彭年時期,已有了很大的變化,更趨向文人化、藝術化。 “曼生石銚”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穩當,壺嘴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暢順,壺身呈“金字塔”式,觀賞端莊。“曼生石銚”與“子沾石銚”相比,雖同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顯飽滿而豐潤,后者則剛烈而古拙,這可能是因人的個性而在壺的藝術上表現。那么,紫砂“石銚”何時稱“石瓢”呢?這應從顧景舟時期說起,顧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僅飲一瓢”,“石銚”應稱“石瓢”,從此相沿均稱石瓢壺。 猜您喜歡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即日起可免費領紫砂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