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壺 · 壺型歷史
曲壺是由張守智、汪寅仙合作設計,汪寅仙獨自制作而成,1990年,曲壺在全國陶瓷設計評比和國際精品大獎賽中均獲得一等獎。曲壺取材于自然界中的蝸牛,壺嘴猶如蝸牛的頭部,壺體是蝸牛的身軀,壺把所圍成的空間似蝸牛的外殼。從壺嘴到壺把,用一條渦線貫通,壺身和壺把的結合形成壺的整體。
壺嘴是從壺的腰線中起伏延伸而成,充分顯示了靜中的活力,微翹的壺嘴增強了蝸牛抬頭爬行的動感。壺體敦實圓厚、輪廓清晰,線和面的轉折處理得干凈利落。提梁的形成突破了紫砂壺的舊有樣式,提梁與壺體的結合部采用外凸內凹形式,由寬逐漸變窄,其頂端恰好是手提的部位。在線、面的處理上,提梁的薄厚與壺口處統一均齊,提梁兩側的邊線與壺口兩條邊線聯合成一條回旋的棍子線,線的處理尤顯均勻飽滿、清晰挺秀。壺蓋的蓋滴從蓋頂自然舒出,滴頂的造型與壺把提梁相對應;而壺蓋處的虛線又與壺口的流線相對應。
作者對曲壺采用虛實對比的手法,通過點、線、面的有機組合,使得整個壺體既有面的變化,又有線的變化。體現了壺體靜中有動、動中有勁;表達了蝸牛堅忍不拔、忍辱負重、昂首挺進、奮力拼爭的頑強精神。而曲壺同樣體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境。
曲壺 · 壺型展示更多曲壺展品